dokia.github.io

View My GitHub Profile

人民需要怎样的互联网

还记得 2015 年的时候,我在中关村理想国际大厦上班。每天吃完午饭,都会和同事去四周走走消食。那时候大家最热衷去的,是两条街以外的中关村创业大街。那里每天都很热闹。短短的一条街,能看到很多创业团队在宣传、兜售自己的理想。那时的互联网就像这条街一样令人眼花缭乱,不时就会有令人振奋的新产品问世。然而几年之后,繁华不再。国内互联网现存独角兽屈指可数,用户的在线时间被几个巨头牢牢把持着,新入场者几乎没有一点机会。

这显然不是一个完美的新世界。疫情摧毁了很多人的事业,让许多家庭陷入困苦。现在正是互联网发挥“高效、自由、开放”特性来帮助传统行业的时候,但是这样的产品并没有进入大众视野。大众的在线时间已经被各种搞笑刺激的短视频和耸人听闻的自媒体绑架了。真正有意义的产品拿不到足够用户时间,无法形成规模效应,在现在的经济形势下更难以获取到投资。简而言之,在现在的互联网里,“劣币”正在将“良币”一一清除出场。


在若干年后,当人们回顾这段历史时,有一本书肯定会被置于重要的位置。它的名字叫《增长黑客》。这本书在国内互联网有很大的影响,很多公司纷纷成立增长部门,并将增长指标置于绝对重要的位置–毕竟增长指标最能影响公司融资。但是这一做法带来的副作用也是巨大的。它标志着公司开始摒弃为用户带来价值这一初衷,转而以不择手段最大限度榨取用户价值为目标。“我们的目标是创建一个更好的世界,但是决不允许别人能比我们创造更好的世界!”。在这一“唯增长指标”论的指导下,原本合理的影视资源被溢价抢购,导致用户只能忍受长达50秒的广告;精英大佬开始贩卖焦虑,社畜们劳累一天,在回出租房的地铁上还要遭受心灵的鞭打;大量搞笑的短视频被不断推荐给用户,原本用于填充碎片时间,却将宝贵的学习工作时间破坏得稀碎。

有人将这归罪于用户–不够自律,没有主见。而对于那些公司,只要没有触犯任何法律,那么他们的所作所为就是合理的,甚至在商业上是成功的。然而,从道德角度来说,总是按照法律底线来行事,那就是人渣。企业总是要承担社会责任的,应该引导健康的而非病态的社会态度。应该立足于解决用户的实际问题,促进社会进步,而非迎合消极病态的需求,牟取利益。


好的产品其实一直都在我们身边。一次偶然的机会,我进入到百度贴吧的一个疑难杂症的吧里。可能商业价值比较低,里面没有什么药贩子,只有一群病友在抱团取暖。这种病属于传染病,而且会终生携带。很多病人确诊后或是不敢告诉身边人,或是获取不到相关资料。这个吧就是他们唯一的慰藉。不少年轻人在里面痛苦发声,都是病友们一直在鼓励。百度贴吧在商业上并不是一个成功的产品,然而它却实实在在帮助了很多人,有很大的社会意义。希望能有公益性质的基金会能支持一把,不要让这个好的产品倒下。它是互联网在理想主义时代留下为数不多的产品之一。

另一个我认为好的产品是网约车。网约车出来之前,北京的的哥是很蛮横的。服务态度差不说,目的地如果比较堵(比如火车站),还经常拒载。网约车出来以后,打车方便了很多,冬天雨天不用站在路边傻等了。而且带动整体出行服务的质量也提升不少。当然现在某网约车巨头因为巨量投资被资本挟持,则是另外一个话题了。